北韓人口统计北韓人口金字塔(2020)人口25.97百萬 (2021年)密度199.54 居民/平方公里. (2008)增长率0.84% (1993–2008)出生率14.3嬰兒/1,000人口 (2021 est.)死亡率9.39死亡/1,000人口 (2021 est.)预期寿命71.65年 (2021 est.) • 男性67.79年 (2021 est.) • 女性75.74年 (2021 est.)生育率1.91小孩出生/女人 (2021 est.)婴儿死亡率22.42死亡/1,000活產嬰兒 (2021 est.)净移民率−0.04移民/1,000人口 (2021 est.)年龄结构0-14岁23.19% (2008)性别比总计0.95男/1.0女 (2008)新生人口1.0男/1.0女 (2008)15岁以下1.05男/1.0女 (2008)65岁及以上0.51男/1.00女 (2008)民族国族朝鮮族主要民族朝鮮族 (99.998%)少数民族中國人、日本人语言官方朝鮮族 (官方)朝鮮半島1910-2015年的人口
北韓人口统计是透過全国人口普查和国际推估。朝鲜中央统计局於2008年最近一次的人口普查,人口达到2400万。 [1]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99.54人,2014年的预期寿命为 69.81 岁。 1980年,人口以几乎一致的速度增長,但增長速度速度較低(两次人口普查为 0.84%)。自2000年以来,朝鲜的出生率超过了死亡率;自然增长为正。从年龄结构来看,人口以15-64岁年龄段为主(68.09%)。人口中位年龄为32.9岁,性别比例为0.95男比1.00女。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生育率一直相当稳定,平均每名妇女生育2个孩子,低于80年代初的平均 3 个。 [2]
根据《世界概况》,朝鲜在种族上是同质,並包含一个小的中國人社区和少数日本人。 [3]2008年的人口普查列出两个民族:朝鮮族 (99.998%) 和其他民族 (0.002%)。 1910年朝鲜被日本帝国吞并,當時朝鲜半岛被日本人占领。 1945年,日本在二战中战败,朝鲜半島被分为两个占领区:北部被苏联占领,南部被美国占领。统一谈判失败,1948年形成两个独立的国家:北韓和南韓。
朝鲜语是朝鲜的官方语言。《世界概况》指出當地宗教方面為“传统的佛教和儒教,一些基督教和融合的天道教”,但也指出“现在几乎不存在自主的宗教活动;存在政府资助的宗教团体以提供宗教自由的幻觉”。 [3]截至2008年 (2008-Missing required parameter 1=month!)[update] ,5岁以上人口中有8.86%的人取得了学历。[需要解释] 2000年,朝鲜将38.2%的支出用于教育、社会保险和社会保障。估计显示,2012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GDP)1,800美元。最重要的就业来源是机械制造和冶金产品、军工产品和纺织品的制造。2006年,當地失业率在14.7%至36.5%之间。2008年人口普查统计了5,887,471户家庭,平均每户 3.9 人。 2011年平均城镇化率为60.3%。
在1994年至1998年的朝鲜饥荒期间,约有240,000至3,500,000名朝鲜人死于饥饿或与饥饿相关的疾病,死亡人数在1997年达到顶峰。 [4] [5]美国人口普查局2011年的一份报告显示,1993年至2000年期间可能的超额死亡人数为500,000至600,000。 [6]
人口统计报告之历史[编辑]
北韓歷史人口年份人口±%19408,510,000— 19449,250,000+8.7%19469,260,000+0.1%19499,620,000+3.9%19539,360,000−2.7%196010,790,000+15.3%196311,570,000+7.2%199321,213,478+83.3%200824,052,231+13.4%来源:Nick Eberstadt、[7] 中央統計局[8][9]1963年版的朝鲜中央年鉴是最后一次公开人口数据的官方出版物,在1989年官方数据发布之前。[10]1963年之后,人口学家使用不同的方法来估计人口。 [10] 他們統計當選為最高人民會議代表的人數(1962年之前每名代表代表5,000人,之後代表30,000人),或者依賴官方聲明,即一定數量的人或一定比例的人口參與了特定活動。 [10]因此,根据金日成主席1977年关于入学率的讲话,计算出当年的人口为1720万人。 [11]在20世纪80年代,包括预期寿命和死亡原因在内的健康统计数据逐渐向外界公开。 [11]
1989年,中央统计局向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UNFPA)公布人口统计数据,以确保联合国人口基金协助朝鲜进行自1946年朝鲜建国以来的首次全国人口普查。[11]
下一次人口普查原定于2018年进行,但被取消了。 [12]
人口結構[编辑]
朝鲜人口金字塔
人口统计学家透過将特定人口分为五年年龄组并按时间顺序排列成金字塔状结构来确定特定人口的年龄结构,该结构相对于特定年龄组中的人数“凸出”或后退。 [13]许多贫穷的发展中国家基础很广,水平逐渐降低,这反映出大量的新生儿和幼儿,但由于预期寿命相对较短,晚年的年龄群要少得多。 [14]朝鲜并不完全符合这种模式。数据显示在成年期的较低范围内有“凸起”。1991年,男性出生时的预期寿命约为6岁,女性约为73岁。 [14]
朝鲜的人口密度(2022年)
居住模式和城市化[编辑]
朝鲜人口集中在平原和低地。 [15]人口最少的地区是毗邻中国边境的多山的查岗省和阳岗省。 [15]人口最集中的地区是平安北道和平安南道、平壤市辖区以及咸镜南道,其中包括咸兴市-平安南道。 [15]有學者计算的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67人,范围从平壤市的每平方公里1,178人到两江省的每平方公里44人。 [15]相比之下,1989年南韓的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25人[15]
与韩国一样,朝鲜自朝鲜战争结束以来也经历了大规模的城市迁移。 [15]官方统计显示,1987年总人口的59.6%属城市人口[15]而1953 年的城市人口仅佔17.7% [15]然而,尚不完全清楚使用什么标准来定义城市人口。 [15]
朝鲜的城市化进程似乎在 1953 年至 1960 年间进展最快,当时城市人口每年增长 12% 至 20%。 [15]随后,增长在1960年代放缓至每年约6%,而从1970年到1987年则为1%至 3% [15]
1987 年,朝鮮最大的城市是平壤,約有230萬居民; 咸興有701,000人; 清津有52萬人;南浦有370,000人;順天有356,000人; 以及新義州有289,000人。1987年,居住在平壤的本國人口佔全國總人口的11.5%。 政府限制和監控向城市的遷移,並確保與平壤相關的省級中心的人口分佈相對均衡。[15]
重要统计数据[编辑]
资料来源: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人口司
年份
人口(每1000)
新生嬰兒(每1000)
死亡(每1000)
自然變化(以千計)
粗出生率(每1000)
粗死亡率(每1000)
自然變化(以每1000)
總和生育率
嬰兒死亡率(每1000)
預期壽命
1950
11 103
451
843
-391
40.3
75.2
-34.9
4.99
242.2
13.82
1951
10 558
244
589
-345
23.0
55.6
-32.5
2.60
211.5
17.67
1952
10 228
245
267
-21
23.8
25.9
-2.1
2.61
147.3
32.66
1953
10 148
289
202
87
28.3
19.8
8.5
3.08
124.9
39.52
1954
10 206
331
140
190
32.3
13.7
18.6
3.50
102.6
49.07
1955
10 360
355
138
217
34.2
13.3
20.9
3.67
94.4
50.31
1956
10 552
352
136
216
33.3
12.8
20.5
3.51
87.7
51.37
1957
10 802
438
138
299
40.5
12.8
27.7
4.28
82.7
52.26
1958
11 107
453
141
312
40.8
12.7
28.1
4.27
79.3
52.95
1959
11 391
396
139
257
34.8
12.2
22.6
3.56
77.1
53.52
1960
11 656
410
139
271
35.2
11.9
23.3
3.57
75.8
54.05
1961
11 917
389
139
250
32.7
11.6
21.0
3.26
74.9
54.50
1962
12 181
418
140
278
34.3
11.5
22.8
3.41
73.9
55.00
1963
12 475
453
142
312
36.3
11.4
25.0
3.63
72.3
55.56
1964
12 788
455
142
313
35.6
11.1
24.5
3.55
69.9
56.16
1965
13 106
465
141
324
35.5
10.8
24.7
3.56
66.8
56.83
1966
13 444
493
140
352
36.6
10.4
26.2
3.71
63.0
57.60
1967
13 821
543
140
403
39.2
10.1
29.1
4.05
59.1
58.41
1968
14 216
525
138
387
37.0
9.7
27.3
3.87
55.4
59.18
1969
14 605
526
135
391
36.0
9.3
26.8
3.86
52.0
59.93
1970
14 997
525
134
392
35.0
8.9
26.1
3.85
49.1
60.57
1971
15 382
509
132
378
33.1
8.6
24.6
3.74
46.6
61.18
1972
15 768
526
130
396
33.4
8.3
25.1
3.89
44.4
61.81
1973
16 128
450
127
324
28.0
7.9
20.1
3.35
42.3
62.39
1974
16 437
417
123
294
25.4
7.5
17.9
3.14
40.5
62.96
1975
16 723
400
121
279
23.9
7.2
16.7
3.05
38.7
63.53
1976
16 987
367
118
249
21.6
7.0
14.7
2.84
37.0
64.14
1977
17 231
356
116
239
20.6
6.8
13.9
2.77
35.6
64.66
1978
17 472
357
115
242
20.4
6.6
13.9
2.79
34.2
65.19
1979
17 719
366
114
252
20.7
6.5
14.2
2.85
33.0
65.67
1980
17 974
371
114
257
20.6
6.3
14.3
2.84
31.9
66.16
1981
18 235
379
113
266
20.8
6.2
14.6
2.84
30.8
66.66
1982
18 502
380
112
268
20.5
6.1
14.5
2.76
29.6
67.17
1983
18 771
382
112
271
20.4
5.9
14.4
2.69
28.4
67.68
1984
19 045
388
111
277
20.4
5.8
14.5
2.63
27.3
68.19
1985
19 325
395
111
284
20.4
5.7
14.7
2.58
26.5
68.68
1986
19 613
402
111
291
20.5
5.6
14.8
2.54
26.2
69.15
1987
19 904
402
112
291
20.2
5.6
14.6
2.46
26.7
69.44
1988
20 197
409
113
297
20.3
5.6
14.7
2.41
27.6
69.80
1989
20 495
412
114
298
20.1
5.6
14.6
2.35
29.5
70.04
1990
20 800
427
116
311
20.5
5.6
14.9
2.35
32.1
70.21
1991
21 116
440
119
321
20.8
5.6
15.2
2.34
35.5
70.31
1992
21 440
447
119
328
20.8
5.6
15.3
2.29
34.6
70.82
1993
21 773
453
115
338
20.8
5.3
15.5
2.25
33.7
71.87
1994
22 105
457
130
327
20.7
5.9
14.8
2.20
32.8
70.72
1995
22 386
458
221
238
20.5
9.9
10.6
2.16
64.4
60.89
1996
22 614
452
226
227
20.0
10.0
10.0
2.11
63.2
60.96
1997
22 827
438
231
207
19.2
10.1
9.1
2.03
62.3
60.97
1998
23 024
431
238
193
18.7
10.3
8.4
2.01
61.6
60.91
1999
23 204
421
245
176
18.1
10.6
7.6
1.99
60.9
60.80
2000
23 367
407
251
156
17.4
10.8
6.7
1.97
60.1
60.76
2001
23 513
399
258
141
17.0
11.0
6.0
1.98
59.2
60.75
2002
23 638
380
263
116
16.1
11.1
4.9
1.94
58.0
60.79
2003
23 782
363
188
176
15.3
7.9
7.4
1.91
26.9
69.55
2004
23 949
360
196
164
15.1
8.2
6.9
1.96
26.2
69.44
2005
24 101
350
205
145
14.5
8.5
6.0
1.96
25.6
69.29
2006
24 236
344
214
130
14.2
8.8
5.4
1.96
25.2
69.09
2007
24 357
340
223
117
14.0
9.1
4.8
1.96
25.2
68.91
2008
24 469
342
229
114
14.0
9.3
4.6
1.98
24.7
68.96
2009
24 582
337
220
117
13.7
9.0
4.8
1.95
24.1
69.73
2010
24 686
314
215
99
12.7
8.7
4.0
1.81
23.1
70.42
2011
24 784
315
213
102
12.7
8.6
4.1
1.81
21.8
70.98
2012
24 888
323
211
112
13.0
8.5
4.5
1.84
20.3
71.63
2013
25 002
330
208
122
13.2
8.3
4.9
1.86
19.0
72.32
2014
25 126
338
206
132
13.5
8.2
5.3
1.89
17.8
72.94
2015
25 258
342
204
138
13.5
8.1
5.4
1.88
16.8
72.78
2016
25 390
343
211
132
13.5
8.3
5.2
1.87
16.2
72.81
2017
25 516
345
217
128
13.5
8.5
5.0
1.86
15.3
72.98
2018
25 638
346
224
122
13.5
8.7
4.8
1.85
14.6
73.03
2019
25 755
347
229
119
13.5
8.9
4.6
1.84
13.9
73.20
2020
25 867
345
235
110
13.3
9.1
4.3
1.82
13.3
73.27
2021
25 972
344
242
102
13.2
9.3
3.9
1.81
12.7
73.28
按单一年龄划分的人口总数和百分比分布(2008年人口普查)[编辑]
资料来源:中央统计局[16]
年齡
人口
百分比
所有年齡
24.052.231
100
0-4
1.710.039
7,1
0
341.461
1,4
1
343.636
1,4
2
340.756
1,4
3
340.640
1,4
4
343.546
1,4
5-9
1.846.785
7,7
5
348.244
1,4
6
358.630
1,5
7
373.460
1,6
8
378.734
1,6
9
387.717
1,6
10-14
2.021.350
8,4
10
381.532
1,6
11
392.860
1,6
12
419.070
1,7
13
417.757
1,7
14
410.131
1,7
15-19
2.052.342
8,5
15
404.916
1,7
16
423.303
1,8
17
411.178
1,7
18
406.934
1,7
19
406.011
1,7
20-24
1.841.400
7,7
20
369.876
1,5
21
369.111
1,5
22
371.307
1,5
23
361.335
1,5
24
369.771
1,5
25-29
1.737.185
7,2
25
347.425
1,4
26
357.745
1,5
27
345.247
1,4
28
347.297
1,4
29
339.471
1,4
30-34
1.680.272
7,0
30
318.969
1,3
31
293.116
1,2
32
316.341
1,3
33
372.776
1,5
34
379.070
1,6
35-39
2.214.929
9,2
35
393.037
1,6
36
476.923
2,0
37
443.996
1,8
38
450.686
1,9
39
450.287
1,9
40-44
2.015.514
8,4
40
438.137
1,8
41
469.165
2,0
42
386.019
1,6
43
368.040
1,5
44
354.153
1,5
45-49
1.559.527
6,5
45
358.695
1,5
46
326.750
1,4
47
286.098
1,2
48
302.970
1,3
49
285.014
1,2
50-54
1.315.101
5,5
50
336.530
1,4
51
335.555
1,4
52
210.429
0,9
53
232.565
1,0
54
200.022
0,8
55-59
902.876
3,8
55
168.575
0,7
56
133.907
0,6
57
136.527
0,6
58
233.448
1,0
59
230.419
1,0
60-64
1.058.263
4,4
60
227.500
0,9
61
220.311
0,9
62
217.186
0,9
63
201.459
0,8
64
191.807
0,8
65-69
913.304
3,8
65
185.316
0,8
66
212.636
0,9
67
184.115
0,8
68
171.146
0,7
69
160.091
0,7
70-74
662.627
2,8
70
177.206
0,7
71
145.067
0,6
72
129.272
0,5
73
114.955
0,5
74
96.127
0,4
75-79
335.467
1,4
75
97.434
0,4
76
78.097
0,3
77
59.180
0,2
78
57.060
0,2
79
43.696
0,2
80-84
132.149
0,5
80
38.439
0,2
81
29.563
0,1
82
25.652
0,1
83
21.636
0,1
84
16.809
0,1
85-89
42.760
0,2
85
12.748
0,1
86
11.389
*
87
9.009
*
88
5.859
*
89
3.755
*
90-94
8.634
*
90
2.972
*
91
2.669
*
92
1.305
*
93
956
*
94
732
*
95-99
1.643
*
95
516
*
96
482
*
97
300
*
98
186
*
99
159
*
100-104
54
*
100
40
*
101
3
*
102
4
*
103
4
*
104
3
*
105-109
8
*
105
1
*
106
2
*
107
2
*
108
1
*
109
2
*
110+
2
*
年龄阶层
人口
男性
女性
百分
0-14
5.578.174
2.850.503
2.727.671
23,2
15-64岁
16.377.409
8.159.653
8.217.756
68,2
65+
2.096.648
711.682
1.384.966
8,7
0-14岁儿童人数
15-49岁女性人数
部分
5.578.174
6.479.605
0,86088
查论编朝鲜半岛外来人口早于南北分治
华人
中国朝鲜族
法国人
德国人
印度人
俄罗斯人
越南人
在朝鲜
美国人
日本人
被绑架
在韩国
巴西人
菲律宾人
印尼人
日本人
犹太人
马来西亚人
蒙古人
尼泊尔人
巴基斯坦人
难民
在济州岛
参见
朝鲜半岛的少数民族
朝鲜少数民族
韩国少数民族
在韓家庭(英语:Multicultural_family_in_South_Korea)
韩国移民
韩国移民政策
在韓外國人
國際移民(英语:Immigration_to_South_Korea)
非法移民(英语:Illegal_immigration_to_South_Korea)
归国韩侨
归国朝侨
查论编朝鲜半岛的民族主体民族
朝鲜民族
济州人
混血群体
外来归化氏族
在北方
在家僧
在南方
韩亚人
南北人口迁移南方人在北方
越北者
战俘
绑架人质
北方人在南方
脫北者
返回朝鮮的脫北者
战俘
少数和外来族群查论编朝鲜半岛外来人口早于南北分治
华人
中国朝鲜族
法国人
德国人
印度人
俄罗斯人
越南人
在朝鲜
美国人
日本人
被绑架
在韩国
巴西人
菲律宾人
印尼人
日本人
犹太人
马来西亚人
蒙古人
尼泊尔人
巴基斯坦人
难民
在济州岛
参见
朝鲜半岛的少数民族
朝鲜少数民族
韩国少数民族
在韓家庭(英语:Multicultural_family_in_South_Korea)
韩国移民
韩国移民政策
在韓外國人
國際移民(英语:Immigration_to_South_Korea)
非法移民(英语:Illegal_immigration_to_South_Korea)
归国韩侨
归国朝侨
古代族群
濊貊人
東濊人
古朝鮮人
扶余人
沃沮人
高句麗人
百濟人
渤海国人
三韓
馬韓
辰韓
新罗人
弁韓
伽倻
汉人
倭人
耽羅人
契丹人
女真人
海外同胞查论编海外朝鲜民族东亚
中國大陸(朝鲜语:재중한인)
中國朝鮮族
在韓 ·
在日
北朝鲜籍
南韩籍(朝鲜语:재중 한국인)
在沪
在京(英语:Koreans in Beijing)
香港
基督徒(英语:Korean Christians in Hong Kong)
臺灣
蒙古
日本
日本籍
南韩籍
北朝鲜籍
朝鮮籍(朝鲜语:조선적) / 無國籍
越南(越南语:Người Triều Tiên tại Việt Nam)
越战韩越混血儿
柬埔寨(英语:Ethnic_groups_in_Cambodia#Ethnic_Groups_of_Cambodia)
泰國(英语:Koreans in Thailand)
北朝鲜籍(英语:North Korean defectors in Thailand)
馬來西亞
新加坡(英语:Koreans in Singapore)
印尼(印度尼西亚语:Korea-Indonesia)
菲律賓 (戈宾奴)
歐洲後蘇聯
乌兹别克斯坦(俄语:Корейцы в Узбекистане)
哈萨克斯坦(俄语:Корейцы в Казахстане)
吉尔吉斯斯坦(俄语:Корейцы в Киргизии)
塔吉克斯坦
土库曼斯坦
俄罗斯
北朝鲜裔
在堪察加
在库页岛
烏克蘭(烏克蘭語:Корейці_в_Україні)
捷克(英语:Koreans in the Czech Republic)
法国(英语:Koreans in France)
德国
奥地利(英语:재오 한국인)
荷兰(英语:Koreans in the Netherlands)
波蘭(英语:Koreans in Poland)
西班牙(朝鲜语:재스페인 한국인)
英国
土耳其(英语:Koreans in Turkey)
加那利
在(英语:Koreans in Spain#Las Palmas)拉斯帕尔马斯
挪威(書面挪威語:Kategori:Nordmenn_av_sørkoreansk_opphav)
瑞典大洋洲
澳洲
新西兰
夏威夷(英语:Korean immigration to Hawaii)
基里巴斯
密克羅尼西亞
關島
北马里亚纳群岛
美洲
加拿大
美国
来自朝鲜(英语:North Korean immigration to the United States)
来自韩国(朝鲜语:재미 동포)
在(英语:Koreans in Chicago)芝加哥
在(英语:Koreans in Washington, D.C.)華盛頓特區
在(英语:Koreans in Greater Los Angeles)洛杉矶
在(英语:Koreans in the New York City metropolitan area)紐約
在(英语:Koreans in Chicago)芝加哥
在(英语:Koreans in Chicago)芝加哥
聚居區(英语:Template:Korean Americans by location)
拉美
墨西哥
古巴(英语:Koreans in Cuba)
瓜地馬拉(英语:Koreans in Guatemala)
阿根廷(英语:Koreans in Argentina)
在(西班牙语:Barrio_coreano_(Buenos_Aires))布宜诺斯艾利斯
巴西(英语:Korean Brazilians)
僑民(葡萄牙語:Imigração coreana no Brasil)
秘鲁(英语:Koreans in Peru)
智利(英语:Koreans in Chile)
哥伦比亚(西班牙语:Inmigración coreana en Colombia)
巴拉圭(英语:Koreans in Paraguay)
烏拉圭(英语:Koreans in Uruguay)
委內瑞拉(英语:Koreans in Venezuela)
亚西南亚
尼泊爾
印度(英语:Koreans in India)
在(英语:Koreans in Varanasi)瓦拉纳西
斯里蘭卡
伊朗(英语:Koreans in Iran)
土耳其
阿拉伯世界(英语:Koreans in the Arab world)
阿联酋
沙特
卡塔尔
科威特
约旦
阿曼
巴林
叙利亚
伊拉克
也门
黎巴嫩
非洲
埃及
苏丹
突尼斯
利比亚
阿尔及利亚
摩洛哥
毛里塔尼亚
埃塞俄比亚
肯尼亚
坦桑尼亚
卢旺达
乌干达
塞内加尔
科特迪瓦
加纳
尼日利亚
喀麦隆
加蓬
南非(英语:Koreans in South Africa)
津巴布韦
博茨瓦纳
相关条目
韓國學校(朝鲜语:한국학교)
韩国街
韓國孤儿(朝鲜语:한국인 입양아)
朝鲜移工(英语:North Korean migrant workers)
2024和龙骚乱(英语:2024 Helong North Korean migrant workers unrest)
主体思想派
朝鲜侨民组织
朝鲜总联
在中朝鮮人總聯合會
韩国侨民组织
民团
民鬥連(英语:Mintohren)
國民會(朝鲜语:대한인국민회)
大韩退休协会(英语:Korean Association of Retired Persons)
相关条目
韩国人口
人口普查
濟州人口
朝鲜人口
朝鲜民族主义
朝鲜半岛主题
韩国主题
朝鲜主题
參考資料[编辑]
^ Spoorenberg, Thomas; Schwekendiek, Daniel. Demographic changes in 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 1993-2008.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 2012, 38 (1): 133–158. doi:10.1111/j.1728-4457.2012.00475.x.
^ Spoorenberg, Thomas. Fertility levels and trends in North Korea. Population-E. 2014, 69 (4): 433–44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2).
^ 3.0 3.1 本条目引用的公有领域材料来自CIA World Factbook的文档《North Korea》。 Data currently from the 2016 archive
^ Noland, Marcus, Sherman Robinson and Tao Wang, Famine in North Korea: Causes and Cures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1-07-06.,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 Spoorenberg, Thomas; Schwekendiek, Daniel. Demographic Changes in North Korea: 1993–2008.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 2012, 38 (1): 133–158. doi:10.1111/j.1728-4457.2012.00475.x.
^ Daniel Goodkind; Loraine West; Peter Johnson. A Reassessment of Mortality in North Korea, 1993–2008. Annual meeting of the Population Association of America March 31-April 2, 2011. Washington, D.C. U.S. Census Bureau, Population Division: 3. 28 March 2011 [8 November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7).
^ Eberstadt, Nick. Policy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in Divided Korea During the Cold War Era: 1945–91. Rowman & Littlefield. 2010: 61. ISBN 9780844742748.
^ Adlakha, Arjun; West, Loraine A. Analysis of 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 1993 Population Census Data and Population Projections (PDF). International Programs Center, Population Division, U.S. Bureau of the Census. October 1997 [2013-12-21]. OCLC 630153397.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3-12-24).
^ DPR Korea 2008 Population Census: National Report (PDF). Pyongyang: Central Bureau of Statistics. 2009 [2014-10-0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05-14).
^ 10.0 10.1 10.2 Savada 1994 harvnb模板錯誤: 無指向目標: CITEREFSavada1994 (幫助).
^ 11.0 11.1 11.2 Savada 1994 harvnb模板錯誤: 無指向目標: CITEREFSavada1994 (幫助).
^ Fensom, Anthony. Kim Jong-Un Has a Population Problem. The National Interest. 2019-11-19 [2021-08-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30) (英语).
^ Savada 1994 harvnb模板錯誤: 無指向目標: CITEREFSavada1994 (幫助).
^ 14.0 14.1 Savada 1994 harvnb模板錯誤: 無指向目標: CITEREFSavada1994 (幫助).
^ 15.00 15.01 15.02 15.03 15.04 15.05 15.06 15.07 15.08 15.09 15.10 15.11 Savada 1994 harvnb模板錯誤: 無指向目標: CITEREFSavada1994 (幫助).
^ "DPR Korea 2008 Population Census: National Report" (PDF). Pyongyang: Central Bureau of Statistics. 2009. [2023-05-15].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0-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