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皇帝颙琰:是一国之君,更像是一个机器人

嘉庆皇帝颙琰:是一国之君,更像是一个机器人

虽说嘉庆相比较于他的父亲乾隆,是比较平庸的,但是嘉庆前期也是雷厉风行过的。由于乾隆后期朝廷内部贪污腐烂之风盛起,由和坤为代表,贪官肆起。于是嘉庆在服丧期间就开始对大老虎和坤下手了。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太上皇乾隆帝崩,颙琰开始亲政 [4] 。二月,诛杀权臣和珅,罢黜、囚禁和珅亲信死党。诏求直言,广开言路,祛邪扶正,褒奖起复乾隆朝以言获罪的官员,诏罢贡献,黜奢崇俭。前面讲过嘉庆为什么这么着急处理掉和坤,嘉庆十分勤俭节约,痛恨贪污腐败,老父亲乾隆后期挥霍国库,花钱不眨眼,为了维持国力,嘉庆抓勤俭,打贪官。

嘉庆初期,国内的两件大事,一是抄贪官,二是平定白莲教起义。从嘉庆元年至嘉庆九年,历时九载,白莲教起义是清代中期规模最大的一起农民起义事件。嘉庆四年(1799年),清廷以勒保为经略大臣,明亮、额勒登保为参赞大臣,节制川、陕、楚、豫、甘五省官军进击,并晓谕州县办团练,坚壁清野,攻抚并施。使剿匪处境艰难,张汉潮等人相继牺牲。嘉庆五年(1800年),清廷任勒保为四川总督,集主力于川西阻截起义军。经数次激战,剩余起义军退入南山和巴山老林。至嘉庆九年(1804年)九月,起义军残部被清军陆续击破,起义被平定。可以说白莲教是乾隆后期遗留的问题,而平定白莲教起义算是嘉庆在军事方面的可圈可点之处。

但是平定白莲教起义花费了大量钱粮,当初诛杀和坤缴纳的八亿两白银很快就用了大半,再加上各种开支,国库又到了捉襟见肘的时候。这时候的大清帝国,矛盾日益尖锐,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不断,杀掉一个和珅、富纲这些巨贪解决不了问题,只会有更多的贪官站出来,只有从制度上的改变,但是嘉庆皇帝做不到,也不敢做;他生性节俭,但刹不住朝野奢靡之风;他处处扑火,火却越着越旺。在政治方面,嘉庆谨遵先帝教诲,推崇闭关锁国,重视发展农业。嘉庆十年至十七年,先后禁止西洋人刻书传教,严禁鸦片传播,严禁西洋人在内地居住,但是依旧不能改变清朝江河日下的趋势。嘉庆可谓是劳心劳力。

嘉庆十八年,北方爆发天理教起义,部分天理教徒,在太监接应下冲进皇宫,“酿成汉唐、宋明未有之事”。颙琰下诏罪已,同时严令对冲进皇宫的起义军血腥屠戮,无一幸免,并捕杀在城外的头目林清等。天理教起义被镇压。这对于嘉庆来说,无疑是在心口上沉痛的一击。这样一位仁政亲慈的一位君王对这起打到家门口的起义羞愧万分。嘉庆更是连夜写下《遇变罪已诏》,文中充斥了抱怨,悲叹和感慨。

嘉庆十九年往后,皇帝是愈发重农抑商了,并且将闭关锁国进行到底。先是开垦伊犁、吉林的荒地,再者是严禁与当时前来外交的英国人交往。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拒绝了英国提出的建立外交关系、开辟通商口岸、割让浙江沿海岛屿的要求。而闭关锁国的传统观念,也使其对外来事物采取盲目排斥的态度。嘉庆推崇闭关锁国,却并未能阻止鸦片的扩散。一直都说嘉庆帝是一个中庸的守成之君,他想通过改革来改变清朝,自己却又缺乏进取开拓之意,有心却无力,畏手畏脚,优柔寡断是嘉庆后期的表现,什么决断都要跟大臣讨论商量。

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三月,增设天津水师营总兵官,专辖水师两营。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正月,颙琰六旬万寿赐宴群臣。封皇三子绵恺为惇郡王,皇四子绵忻为端亲王。五月,成亲王永瑆因为告祭时的礼法有误,被颙琰罢职削俸归第。七月,颙琰因为仪亲王永璇擅自刺探政事,被停止入值军机处,只留内廷行走。晚年的嘉庆依旧没有什么大事,更加亲民更加仁慈。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十八日,颙琰自圆明园起程,前往避暑山庄。一周后,到达山庄。二十五日(1820年9月2日)颙琰在承德避暑山庄突然病死,终年61岁。《清仁宗实录》这样记载:“此次跸图,偶感暍暑。”证实了嘉庆帝当初是中暑了。但是,单纯的中暑不会死人,可能是由于年事已高,中暑后突发心脑血管疾病而暴亡。 [26] 卒谥“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道光帝即位,于“孝恭”前加上“光裕”二字。庙号仁宗。葬河北易县清西陵之昌陵。

嘉庆在位期间,整顿官吏,打击贪官,改革官风,平定匪乱,镇压起义,经济上暂免钱粮,重农抑商,文化上结束了文字狱,倒是能让诗人们好好写写诗,但是政治外交上却没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当然这不能怪嘉庆,客观评价,嘉庆算是一位尽心尽职的皇帝,是不是好皇帝,得有历史来评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内容

365bet返水多少

"雅蠛蝶"的真正含义揭秘

🕒 08-03 👁️ 4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