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陵遗址:大汉盛世的地下见证

霸陵遗址:大汉盛世的地下见证

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曹龙介绍:“我们采用考古勘探、地质探测等多种技术手段,多次对白鹿原上的‘凤凰嘴’进行大范围的细致探查,发现了帝王级别的大墓形制及周边设施。此外还发现,其夯墙将江村大墓和窦皇后陵围合在一起,这种情况符合西汉帝后‘同茔异穴’的葬制。在大墓外葬坑,出土了多枚官印,代表着不同的官署机构。至此,霸陵所在地得以确定。”

“文景之治”时期是西汉社会转型的一个关键时期,其帝陵制度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霸陵的确定,弥补了这个时期的空缺。

考古发现,汉文帝霸陵遗址的墓室四面各有一条墓道,整体呈东西走向,陵园东西长1200米,南北宽860米,墓室面积5200多平方米。霸陵和南陵周围的大型外葬坑中出土了各类陶俑、陶器、铁器、铜器、金银器、马骨等大量汉代珍贵文物。这些文物不仅工艺精湛,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工艺水平。在距其相对较远的很多小型殉葬坑中发现了大量的珍禽异兽骨骼,葬具有陶棺、砖栏和木椁,随葬品有陶容器、陶俑等。这些出土的文物为研究西汉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考古工作者在霸陵发掘23座动物殉葬坑,发现的殉葬动物均为珍稀野生动物。发现动物种类共计11个属种,包括2种鸟类和9种兽类,如印度野牛、虎、马来貘、绿孔雀、牦牛、金丝猴、大熊猫、羚牛等。其中虎、马来貘、牦牛、印度野牛在陕西属首次发现。

霸陵的动物殉葬坑位于汉文帝陵墓西南约600米处的白鹿原西坡,形制为接近长方形的竖穴土坑,其兽类动物头骨均在东边,朝向汉文帝霸陵。这些动物殉葬坑的发现,为研究西汉时期的皇家生活、生态环境以及动物分布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这种把生活设施置于陵园之内的埋葬制度,体现了“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念,是关中地区秦朝后期和西汉时期陵墓葬制的一大特点。

在本地已经灭绝的动物种类,如牦牛、赤麂、绿孔雀等骸骨的出土,极大丰富了现有动物标本的种类和数量,为今后考古遗址动物标本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也丰富了博物馆的展陈资源。

“这些考古发掘的动物殉葬坑,对研究西汉帝陵制度、秦汉皇家苑囿文化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汉文帝霸陵遗址的考古发掘为研究西汉帝陵制度的演变提供了关键证据。其双重陵园、帝陵居中、外葬坑环绕的结构布局,对深入研究中国古代帝王陵墓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曹龙表示。

相关内容

在 iPhone 上的“地图”中查看和管理曾去地点
365体育怎么打不开网址

在 iPhone 上的“地图”中查看和管理曾去地点

🕒 10-09 👁️ 6623
刺客信条奥德赛任务攻略:主线支线全流程详解!
365体育怎么打不开网址

刺客信条奥德赛任务攻略:主线支线全流程详解!

🕒 08-15 👁️ 9644
交互设计软件有哪些?推荐这10个交互设计软件
365bet返水多少

交互设计软件有哪些?推荐这10个交互设计软件

🕒 07-11 👁️ 6678